7月9日至14日,我校“青春心向党,推普助振兴”志愿推普小队赴若尔盖县求吉乡开展推普活动。我院冷姆吉老师带领学院分团委团干部雪卡、龙多江才参加团队一同前行。

推普小队志愿者分三队进村入户,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医疗、交通等基本信息的同时,进行当地普通话普及和推广情况等相关问题的调研。小队成员就“推广普通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学说普通话遇到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游客对于求吉乡嘎哇村普通话情况的基本了解”等问题向当地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村内中小学生、中年人、老年人分别展开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大多为小学及以下,并且大多数村民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发展旅游创收需求有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当地村民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基础的交流,但大多数有较重的口音。在日常生活交流中70%以上的当地居民普遍使用藏语,较少使用普通话,他们主要通过电视、手机等学习普通话。推普小队在此次调研活动中了解到,极大部分村民希望国家加大普通话宣传力度,开展更多此类推普活动。在进行调研的同时,小队成员也向他们宣讲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后续工作计划,得到了居民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7月10下午,推普小队开展了第一课——手工课,课程以浮雕纸花为主题,由小队成员邱碟讲解示范,队员分组对小朋友进行指导。学生们课堂表现热情十足,配合度极高,为小队后期的活动开了个好头,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打下基础。

7月11日——7月13日,推普小队开设了书法、简笔画、双语“四季歌”教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推普小队成员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在与学生交流时,也不忘纠正学生们普通话的发音,以此来规范学生们的普通话。小队成员通过举手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们用普通话交流的时间,提供学生们说普通话的机会,让学生们敢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通过动手实践、实际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普通话,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同时,推普小队开展了红色故事分享、老年人常见疾病科普等活动。小队采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形式进行活动,红色故事分享会上,小队成员邓敏结合若尔盖的历史背景讲述了《金色鱼钩》的故事,学生们也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熟悉的红色故事。

为了帮助当地居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团队成员针对当地60岁及以上妇女进行了常见疾病的科普,她们积极配合,交流氛围融洽。小队成员通过分组来进行实景对话,运用双语沟通。科普活动使当地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各类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老年人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等方式,同时使推普小队更深入地把握当地老年人群普通话水平情况,拓宽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途径。

三下乡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推普小队的教学活动环节虽然告一段落,但学习仍在继续。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弘扬红色精神、筑牢理想信念,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参观了嘎哇村党史馆,村干部为成员们依依介绍了馆中油灯、手工藏装、酥油分离器等藏品及其背景,成员不禁感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中国的变化之大。

随后,成员们重走长征路,来到了包座战役求吉战斗遗址,学习了遗址的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到包座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扫清了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使国民党军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返程途中,成员们观看了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学习了班佑烈士背后的故事,班佑村是红军走出草地看到的第一个村,这里具有坚实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浓浓的红色精神。成员们在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团誓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成员们感怀一辈辈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忠诚不渝,为国家繁荣昌盛不懈奋斗的苦难辉煌,并表示要谨记历史,学习先进红色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文:校团委
编辑:舒治军
编审:查旺斯基